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十七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十七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十七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演示文稿(幻灯片)

2、  学生预习课文。

三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 教学流程: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图片演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卖火柴的小女孩、、、、、、 谈话导入:这些精彩的童话都是同学们喜欢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揭题、读题)作者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家新美南吉,(板书日本、新美南吉)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让我们打开书,轻声读一读,读后说说你的收获。

2           学生自由读文。

3           交流收获。

(1)        认识巩固四个生字:融、剩、伐、煤

(2)        请你说说读了课文后有些什么收获,或者说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可以谈谈你在读书中的疑问。

(3)        学生交流。

4           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文稿):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 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会来飞回来,却发现-------------------。她四处寻访,问了---------、----------和-----------,知道----------------。于是,鸟儿----------------------。

(二)            精读课文。潜心对话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几次?

(板书)


                      大树

                      树根

          小鸟        门先生

                  小女孩

1         (文稿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相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共天天听对方唱歌,他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他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1临别,他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

(1)       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       指名一组同桌读。 听他们读,你感受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舍不得、难过,难舍难分)

(3)       请你邀请一位好朋友一起读读他们的对话,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4)       全班男女共读。 过渡语: 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相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 文稿插入:----------------地找   (我们可以说小鸟历尽千辛找,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说她怎么找?-----不顾一切----千里迢迢-----心急如焚 在寻找过程中,小鸟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朋友在哪儿呢?

2         (文稿出示:鸟儿与树根、大门、小女孩的三次对话)


(1)       请自由读下面的三次对话,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学生练习。

(2)       指名读,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是,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门先生对发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是,要平淡、冷漠。 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些。 鸟儿的三次询问要一次比一次焦急。(找不到朋友,会在心里说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呼唤她的朋友呢?

(3)       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3         (文稿出示:两个“看”的句子) 师:鸟儿在寻找朋友的一次次询问中,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在亮着时。

(1)、(出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鸟儿费劲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的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文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小鸟“又看”了灯火一会儿,从第二个“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 鸟儿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学生交流体会,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感受的那样,这两个人“看”字虽然平淡、普通,却包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深情与留恋。(连读两个句子)

(3)有感情朗读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三)            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者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

(文稿出示:)


            我想对小鸟说:“-----------------------------------------------------------------。”             我想对大门说:“-----------------------------------------------------------------。”             我想对火柴说:“-----------------------------------------------------------------。” 我想对伐木人说:“-----------------------------------------------------------------。”

1、  选一个,写下来。

2、  几分钟后,全班交流。

(四)            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真好,这篇美丽的童话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和思考,让我们感受里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愿你们从这宝库中撷取更多的宝物,那里的美好情感会伴你终生。
 

                                                2006年8月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长寿凤起            吴晓丽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但“了解课文内容”这一块的设计不到位。刚开始,我认为要概括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简单,一上课,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课后,杨老师提出,是否能将这块内容放到文章理解后在出示,这样一来会简单一些,要考虑学生能力,根据他们的知识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并且尽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有序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094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